齐凯(右)向客人介绍果园内的远程虫情测报分析系统。
今年70岁的刘思怀,是沂源县鲁村镇刘家坡村村民,让他这位见多识广的果园“老把式”感慨的果园,是位于他们村南的一片新果园——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(下简称基地)。“我们这个基地,面积310多亩,以前是荒坡地和村民的老果园,新果园是去年才建好的。”基地负责人齐凯介绍说,“现在这个果园,应用的是数字化智能管理,非常高效。”
果园内果树为宽行密植,管理起来非常方便。
苹果种植以前靠经验,现在靠数据。由于是智能化管理,300多亩的果园,专职管理人员只有齐凯一人,平时还有10来位村民在这里上班,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拔草和果园的日常维护。人员一入园,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已开始签到计时。“这是我们智慧化管理的一部分。”齐凯介绍,基于5G信号,园区依托物联网平台,安装应用了大量果树管理自动化传感器,比如空气温湿度、土壤墒情、肥料浓度、虫情等传感器。这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,实时上传到园区总控室,如果哪个数据指标不正常,控制系统就自动打开对应补偿系统。“黑科技”加身,传统果园变身成为“数字果园”和“智慧果园”,实现了生产从“靠经验”走向“靠数据”、从粗放向精准的变革。
果园内的土壤墒情监测站。
齐凯介绍,果园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后,可显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,并实现对果树的精准调控。总体看,可实现节省人工20%-30%,节省水肥和农药10%-20%,增加产量10%-20%。
种植新技术、新模式的应用,让果园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栽培。株距1.2米,行距3.5米,每隔4行,栽植一行授粉树;地面铺设黑色无纺布防草布,用来控草、保湿、保温;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保证果树时时“吃得饱”“喝得好”;架在树冠附近的臭氧发生设备,实现无公害消毒灭菌;均匀分布的性诱杀虫设备,保证果树生长时不受害虫的侵扰。
数字果园内景。
“现在,果园的喷淋、灌溉、上药等程序,在总控室可操作,也可通过手机完成,既方便又快捷。”齐凯介绍说,“先进高效的技术,使果树一年就能挂果,成功打破了传统苹果树需要三到五年结果的界限,在大幅缩短苹果种植时间成本的同时,还提高了果品品质。”
从收成“看天”到增收“靠技”。智慧化管理,精细化栽培,使果树的日子过得十分“舒坦”:旱了渴不着,涝了泡不着,随时“有饭吃”。所以果树的树势非常健壮,苹果品质也非常好。今年雨水多,当地普通果园苹果个头小,糖度也比较低,而基地内的苹果,不仅个头要大一圈,糖度也高出不少。
“先进的数字果园,已成为果业升级的新模式,农民增收的新路径,果农开阔眼界的好平台。”齐凯感慨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