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是“沂源红”苹果新品种发源地,全镇44个行政村,耕地面积5.04万亩,主要以发展“沂源红”苹果、中华寿桃等新鲜果品为主,境内绿色生态优势得天独厚,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是中国北方最适宜发展果品生产的地区之一。近几年,西里镇创新“五位一体”托管服务模式,有效解决了“三老化一酸化”、果品质量降低等诸多难题,有力推动了山地果业的“二次振兴”。
西里镇苹果生产田间大课堂
一、背景动因
近年来,果园老化、优质果率低、成本增加、质量降低、效益减少、小农户不适应大市场等问题逐步显现,制约了全镇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西里镇采用“联合社合作社农户”模式,对镇辖40个村的果园开展果业生产技术全托管,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,组建市场营销和专业技术两支队伍,完善和规范“托管主体、运行体系、托管模式”三个运行架构,以生产规模化、技术标准化、设施一体化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四个方面为重点,探索建立以“1234”实施路径为核心的技术全托管服务新机制,把分散的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联合起来,实行统肥统药,群防群治,广渠广销,实现由“一家一户”单打独斗模式向果产高端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“突破”,将20000亩果园建设成为绿色优质果品基地,并积极运作“沂源红”苹果发源地金字招牌,把富民惠民的好产业做强做大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强化一个领导核心,解决“谁来统筹”问题。农村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。打通基层党支部的“经脉气血”是凝聚村集体力量,推动发展的核心问题。一是强化支部带动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“头羊效应”,率先示范,让农民切实了解技术全托管带来的优势和效益,转变果农的传统生产观念。二是加快新队伍建设步伐,镇级成立技术全托管工作专班,集中精力做好技术指导。三是创新服务模式,借鉴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模式,推行“党员分类积分网格化”管理模式,做到建设标准化、管理一体化、督查常态化。
(二)组建两个专门团队,解决“种销困难”问题。只有实现苹果标准化种植、科学化营销,才能从源头“对症下药”彻底解决卖果难问题。一是打造专业技术体系队伍,指导标准化种植。与省果树所等高校院所展开“产学研”合作,邀请以陈学森为领军人物的8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西里镇林果产业顾问,为果农和合作社集中培训15000余人。二是建立专门营销队伍,实现科学化营销。积极对外拓展“红”“高”“电”销售渠道,突出高端果品生产基地,依托电商平台,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,以订单农业扩大高端市场份额,有效提升果品价格40%以上。
(三)完善三个运行架构,解决“单打独斗”问题。通过完善“三个构架”,“组团作战”跑出果树技术全托管“加速度”。一是打造组织闭环。镇政府成立“红冠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社,建立“联合社合作社农户”模式,为各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。二是规范运行体系。采取种植、管理、采购、技术、品牌、销售“六统一”标准化模式,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。三是塑造成熟模式。坚持果园权属不变,对品种更新、技术保障、农资供应等实施全方位托管,同时对托管果园的苹果采用“保护价”收购方式,有效促进了果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。
(四)把握四个突出重点,解决“质量不高”问题。一是规模化果园示范引导。在核心片区,打造1000亩示范园区,通过样板引路建设40个300—600亩的生产基地,吸引更多果农参与。二是统一技术标准规程。聘请专业技术团队,根据土壤、气候、植保等基础数据分析,确定贯穿年度生产周期的技术操作流程套餐。三是建立质量安全体系。逐步建立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。同时加快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工作,生产标准化绿色有机果品。四是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。为实施技术全托管的果园,免费实施水肥一体化改造,实现精准给肥、精准给水、精准给药。
三、主要成效
一是提高了果农的抗风险能力。按照“一户一策”原则对施肥、打药、锄草、修剪等生产环节实施生产托管,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;对疏花疏果、套袋卸袋、采摘入库等工序,按照管理、操作、风险“三统一模式”,根据每年不同时期物候条件给予生产指导。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果农的抗风险能力。
二是提高了果品质量安全等级。技术全托管生产过程中对种植、采收、贮藏、运输、销售等流程进行数据分析,统一了果品质量安全标准,通过专业技术指导突破了果品质量控制关键点,建立了完善的果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,提高了果业综合生产能力,增强了全镇果品市场核心竞争力。
三是实现了山地果业的规模化发展。技术全托管模式下,优势资源汇聚,先进生产技术得到快速转化运用,山地果业实现了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。生产组织方式改变后,果树技术托管带动果品产业上下游生产要素聚集,形成资源共建共享,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,推进了现代化农业设施与技术应用,为果品产业提档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也让小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切切实实分享收益。